.jpg)
一
有一种提问现在想来很没有道理,就是比如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强大?首先,当时并非不强大,据说当时GDP占世界比例不小,据说火烧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绑架了前来议和的外国使节和记者,然后又撕票,很强大!其次,就是这种问题有一个心理预设就是中国本来就应该强大,结果没有强大,所以问题就来了。如果你觉得这种问题不够爱国,你可以把"中国"换成"俄罗斯"或"日本"。
我觉得首先是这样,你给这个国家做了什么,凭什么有这样的心理预设。就好比问股市为什么不涨,那别人会问,你往股市投了多少钱,凭什么股市要涨。当然我们不仅要问给这个国家做了什么,更应该问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,可以让国家这个共处的想像社区千秋万代。在我看来,除了士大夫,老百姓是很少有"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"的念想的,有也是被逼的。
其次问题可以这样问,就是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灭亡?我觉得这才是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提问方式。
其实,"中"国并非没有亡过,蒙古人南下,宋亡,满人入关,清亡。然而,他们的下场是被"中"国文化所同化。照此逻辑,如果当年日本亡了中国,现在的日本撑死也就是个外蒙古。而被日本殖民了五十年的台湾,却被认为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最好的华人地区。中国即使输了政治,输了经济,还有文化。
二
古代也有敏感词,可是古人很智慧,想了个办法叫避讳。古代还有文字狱,"清风不识字"是不可以谈的。而今天的敏感词与古代的避讳又有不同,避讳是为尊者讳,而敏感词是为敏者讳,是用来搞"议程设置"的。不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,都不许谈,大家就不关注了。看上去,今天的敏感词对文字的控制介于避讳与文字狱之间。
.jpg)
三
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看这种展览?这样的展览,喜欢古典文献的同学,当然是该看的,这里有一个展品列表。可以看到数千年前的手迹残片,可以研习写本的书法,可以观摩梵夹装的实物,可以探索各民族文字的渊源,还可以品读司马光、苏轼等等人物的真迹……总之,与其去咀嚼《赤壁》式的历史想像,还不如看着历史的实物YY。
离开这个领域,同样有很多值得思考:有这么一个时代,大家写字不用标点都可以看懂;有了印刷术之后,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抄书;我们现在每天在计算机里打出来的宋体字,在宋代刻本中就是这个样子了。我想如果乔布斯学得不是拉丁字母书法,而是重视章法和艺术的中国古典文献,现在的苹果恐怕已经是后苹果时代了。
如果说前不久的"合成时代:媒体中国2008"展览可以玩到的是转瞬即逝的炫丽,体会到的是现代和未来社会的快节奏以及讯息泛溢(你记得昨天的新闻头条吗?),那么这个展览可以体会到的是"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"的经典和永恒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